近年来,陕西省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农业农村分会正确指导下,在各级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制度不断优化、人才力量不断充实、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我院成立于1954年,隶属于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是西北地区服务“三农”战线比较早的单位之一,拥有农林行业农业工程设计甲级,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双甲”资质,历经近70年的发展,已形成涉农工程规划咨询设计、公益服务、科研创新三大业务相互融合发展的格局,成为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省级队和主力军。
下面就座谈会关于创建设立“农业工程师”“农业工程产业技术体系”“行业创新联盟”三个主题,结合单位工作情况,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设立“农业工程师”,是展现农业工程技术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最好体现。
从总的概念来看。农业工程是工程类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拓展,是农业和工业两大产业相互交叉的专业,侧重是“工程”,是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来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是为农业生产创造最适合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在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智慧农业的当下,农业工程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因此设立“农业工程师”很有必要,也特别重要。从职称评定现状来看。涉农专业技术人员评定的职称目前只有农艺师、畜牧师、兽医师、农业经济师等,有一定局限性,如农业机械、农业水利、农业电气、土地整治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只能评定农艺师,评定方式不尽合理。从新时代工作实际来看。近年来各类涉农工程项目内容繁杂,涉及学科众多,一个项目往往是农林水、动物科学、工民建、资环经济等学科均有涉及,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迫使着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农业工程技术人员已被业界俗称为“万金油”,俨然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势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农业工程设计工作者,此时探索设立“农业工程师”显得尤为必要,也是展现农业工程技术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最好体现。
二、建立“农业工程产业技术体系”,是服务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
近年来,各地区均设立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这些产业技术体系为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另个角度分析来看,产业体系主要是从单个作物种类或者畜牧种类技术层面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技术性较强,但在综合解决涉农大工程、大项目方面存在力量不足、综合性弱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业农村方面,面临的工程类工作众多,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等,均是多学科协作、多主体实施、多环节紧扣、多方位服务的综合性工作,此时就需要农工结合的工程技术体系用科学理论、工程思维等方式参与服务,因此筹划建立“农业工程产业技术体系”是我们这个行业共同愿望。
在体系建设上,“农业工程产业技术体系”是以处于农业全产业链中高端(科研创新、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等)的产业群为主体,以技术、人才、数据、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为支撑,具有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等特征的新型产业技术体系。在体系构建上,要与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相适配,聚焦要素资源,注重解决工程问题,形成接地气、团队强、有创新、能服务的体系队伍。
三、建立“行业创新联盟”,是建设农业强国技术创新融合的重要力量
从其他行业创新联盟分析来看,联盟能在一个领域形成较大的合力和影响力,不但能为成员单位带来新的客户、市场和信息,也对大家发挥优势、业务互补、互联互通、扩大服务范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业工程规划设计咨询行业在创新发展、联合发展、协作发展上,尚未形成有效合力,本次讨论建立“农业工程行业创新联盟”,是促进行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创新能力、提升行业影响力、发挥行业服务优势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行业做强做大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联盟的建立,打通农业工程全产业链发展难点堵点,激活行业市场活力,建立开放和自律的发展机制,吸纳优势技术和资源,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建立全国同行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行业突破发展、抱团发展、有序运转,构建和谐合作、共享共赢的农业工程服务新局面。
以上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是行业构建点线面全过程发展的需要。“农业工程师”是一个点。工程师身上具备了农业工程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服务的主体和核心。“农业工程产业技术体系”是一条线。把各类工程专家、农业工程师、领军企业等资源紧紧联结,为大家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和实践场地,是服务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行业创新联盟”是一个面。把农业工程技术体系、各联盟单位、农业工程产业链供应链各主体紧紧环抱,聚集势能,辐射万家,势必形成建设农业强国,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开启行业发展新篇章。
相关附件: